這是全勝博客中文章“用戶體驗的指導思想:把用戶當傻瓜”的主要觀點。
個人不認同這種說法,如果真的以此觀點作為做產品設計的指導思想,設計出的產品應該不會是易用的,用戶體驗也肯定不會是正面的。
為什么?原因如下:
其一,文中以一位研究生朋友初次在線購物的經歷為例。通過文章的描述,這位研究生朋友,具備Alan Cooper在《About Face 2.0》中經常提到的新手用戶的主要典型特征。
在設計WEB產品時,自然不應該忽視新手用戶,應該認真考慮其使用習慣與具體需求,以及他們的操作感受。但前提是,不應該影響到更為重要的中間用戶,因為新手用戶與專家用戶都是臨時性、小比例的用戶群體,中間用戶才是永恒的,他們所占的比例最大,他們的操作體驗如何,可以決定一個產品的生死存亡。
此外,易用性本就是相對的,對于新手用戶的易用設計,可能對于中間用戶與專家用戶來說,是阻礙其正常操作的設計,這種設計方案很不劃算。
其二,做好產品設計,關注用戶使用產品的情感非常必要的,而用戶的情感,其實是受設計師的情感影響的。如果在做設計時,設計師持有“用戶是傻瓜”的觀點,其設計產出物中,必然會被設計師的觀點與情感所影響。
比如,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有成見,在對其它人描述此人此事時,即使有意隱藏自己的觀點,也會在讓聽眾感覺到這種立場與態(tài)度。心理學家說“情緒可以傳播”,應該就是因為這個道理。這是因為人畢竟是感性的動物,情感的流露是很難控制的,“情不自禁”是非常正常的現(xiàn)象。
可以想象,認為“用戶是傻瓜”的設計師,其設計出的產品,應該會對用戶的操作過多的引導與提示,這肯定會用戶感覺不爽,除了感覺產品不好用外,還會感覺到對自己的不尊重。類似于正常成年人,肯定不喜歡別人以對待小孩的態(tài)度與口吻對待自己。
除了生理上有缺陷,導致心智發(fā)育不健全的人群外,能夠訪問網站(或使用其它類型的產品)在線購物的用戶,沒有真正的傻瓜,更沒有人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傻瓜,這是心理需求的一部分。
而且,可能用戶在這個領域是新手,而在其所從事的工作領域,是一位游刃有余的高手,在那里他非常權威,可以得到足夠的尊重。而如果產品讓他產生失敗感,感覺自己很愚蠢,這樣的產品肯定是不受歡迎的。
如果是網站讓用戶有這樣的感受,那他肯定不會再次訪問這里。
其三,“把用戶當傻瓜”是已經被摒棄的、過時的設計思想,它不但不準確、不實用,而且是典型地“讓用戶承擔設計失敗責任”思想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人的時間、精力有限,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。對于一個陌生的領域,幾乎所有人感到無所適從、不知所措,以至于犯低級錯誤,這是個正常現(xiàn)象,與智商無關。
比如,一個人學習下棋,作為新手起初棋力肯定不高、表現(xiàn)拙劣,這是智商低的表現(xiàn)?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個新棋手的棋力不斷提高,可以從容地擊敗更多對手時,說明他的智商也提高了?
這顯然不是一個合理的邏輯,這只能說明隨著學習的深入,實踐經驗的積累,對于這個領域的理解也越來越準確,心智模型與真實情況越來越接近。這也是古時儒家思想提倡“格物至知”的原因了,只有這樣,人看待事物的觀點才能準確、公正。
因此,高手與新手之分,與智商無關,只是由經驗與該領域知識的掌握程度決定的。如果,僅僅因為用戶不熟悉產品的使用,而認為該用戶傻瓜,這對用戶是不公正的,這種思維方式也是簡單、粗暴的。
通過上面的分析,讓新手用戶以最短的時間了解產品的操作方式,建立起對產品的正確心智模型。同時,對于新手與中間用戶采用不同的流程,讓中間用戶有更方便的途徑完成操作,這是一個更為合理的設計方向。
另外,感覺文章中的其它觀點,也有討論一下的必要。
1、所謂用戶體驗是用戶使用一款產品(不僅僅是WEB產品)后,對該產品產生的全部心理感受。這種感受可能是正面的,也可能是負面的。
為用戶提供好的用戶體驗,是產品設計(不僅僅是網站設計)的目標與方向。
2、用戶體驗不等于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,UCD是改善產品用戶體驗的一種思想。而且,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,也是存在爭議的,到底以用戶的什么為中心進行設計?動機、需求,還是期望?是任務驅動?還是目標導向?
3、用戶體驗不能設計,它是用戶使用產品后的心理反饋,不在設計師的控制范圍之內。就如同,再好的廚師,也無法保證每位顧客喜歡自己的做飯菜。
但通過采用一系列科學、嚴謹?shù)脑O計流程與方法,可以避免以往產品中出現(xiàn)的、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,再次出現(xiàn)在新產品中。
而改善用戶體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每一點都可能會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,需要花時間多做工作,反復地嘗試,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容易事。做好產品設計,尤其是WEB產品設計,需要關注的更多,任重而道遠、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。
4、用戶體驗也是相對的,對于同一款產品,可能一部分用戶感覺非常好用,甚至奉為經典,而另一部分用戶卻認為糟糕之極,這是為什么?這是因為產品設計上的問題?這其實應該與產品定位有關,沒有任何一款產品適合所有用戶,不同的人群,有不同的需求,甚至可能不需要這種產品。
對于不同的用戶需求,需要進行分門另類的對態(tài),進行針對性的設計。
以汽車為例,之所以有貨車、客車、跑車等車型之分,是因為不同車型針對不同的使用需求。僅僅以車代步的人群,不會選擇貨車,而有長途運輸需求的人群,又不會選擇跑車。
5、文中所舉的例子,個人感覺恰恰是一個因為設計不合理,讓用戶困惑的例子。全勝感覺很好用,那是因為用他自己的話說,“憑自己長期泡在互聯(lián)網,沉溺在各類網站的功能及表現(xiàn)分析中”,對互聯(lián)網比較了解。
而他的研究生朋友,應該不是研究“人機交互”專業(yè)的(如果是,那只能為高等教育默哀了),對于互聯(lián)網可能比較陌生,對于網絡應用有逃避、畏懼的情緒是正常的,更不要說讓她在線購物了。
作為提供在線購物服務的網站平臺,應該把使用的技術門檻降到最低,讓每個新用戶(當然要包括研究生朋友這位典型的新手用戶)都能順利的完成訂購操作,這是設計的基礎要求。在西方,別說僅僅是新手用戶,就是生理有有缺陷的人群的正常使用,也是要保證的,而且有專門的法律監(jiān)督,就是那個有名的580法案。
因為網站的設計問題,讓用戶處處碰壁,在有人指導使用的前提下,還花費近三個小時才能完成選擇商品、注冊登錄、下訂單等操作流程,而且打開過多的新窗口,下訂單后的提示信息不夠醒目,讓用戶無法順利完成訂購的操作,這對以此為服務的網站來說,已經是很大的問題了。
具體設計細節(jié)不用說,出現(xiàn)這些問題的網站,即使是由經驗再豐富的設計師來看,也不應該感覺用戶體驗做得不錯。
為了避免觀點過于武斷,希望全勝可以公開這兩個網站的域名,讓大家一起試用評測一下。
水平有限,純屬班門弄斧,文中不當之處,望諸位多多指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