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說到導航每個人都不陌生,如amazon的Tab式導航、網(wǎng)站地圖、軟件中的菜單導航、索引表等等。導航設計看上去非常的簡單:無非是頁面上放置一些鏈接,通過這些鏈接用戶可瀏覽和使用整個網(wǎng)站。事實并非如此,導航設計是非常復雜和嚴謹?shù)摹?下面我們以網(wǎng)站導航為例粗淺的分析一下導航設計的復雜性:
任務:設計一個網(wǎng)站導航
目標:
1、提供給用戶方便的網(wǎng)頁間跳轉的方法
2、能夠表達出頁面之間、頁面與內(nèi)容之間的關系
分析:人本能的具有空間感。想象一下你現(xiàn)在坐在家中的沙發(fā)上看電視,突然有訪客,你起身會向哪個方向走去?高中時的摯友是坐在你的前面還是后面?——不用問大家都能會快的回答出來。
同樣我們在設計網(wǎng)站導航的時候一定要清晰地告訴訪問者“他們在那哪兒”和“他們能去哪兒”
用戶需要知道他們在網(wǎng)站信息空間當前所處的位置,我們也希望能幫助用戶建立網(wǎng)站空間感,通過我們設計的導航系統(tǒng)。(之所以稱為導航系統(tǒng),是因為僅僅靠某一種導航模式是無法完成目標的)
設計方案:提供一個完整的導航系統(tǒng),其中包括全局導航、局部導航、輔助導航、上下文導航、遠程導航
全局導航:
從網(wǎng)站的最終頁面到達其他頁面的一組關鍵點,無論你想去哪里,都可以在全局導航中最終到達。
局部導航:
提供一個頁面的父、兄、子級別的通路,是用戶在網(wǎng)站信息空間中到附近地點的通路。局部導航的設計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導航系統(tǒng)的質量。
輔助導航:
提供了全局導航和局部導航不能快速到達的相關內(nèi)容的快捷途徑。用戶轉移瀏覽方向,而不需要從頭開始。
上下文導航:
用戶在閱讀文本的時候,恰恰是他們需要上下文輔助信息的時候。準確的理解用戶的需求,在他們閱讀的時候提供一些鏈接(例如:文字鏈接),要比用戶使用搜索和全局導航更高效。上下文導航的示意圖與輔助導航類似,這里就不再畫了。
友好導航:
一些用戶通常不會使用的鏈接,確實需要時又能快速有效的幫助用戶。例如:聯(lián)系信息、反饋表單和法律聲明等。
遠程導航:
獨立方式存在的導航。如,網(wǎng)站地圖:簡明的、單頁網(wǎng)站整體結構展示。在用戶被你的其他導航搞得暈頭轉向時,很多時候他會選擇網(wǎng)站地圖。
通過上面這些導航的設計,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導航系統(tǒng)設計是非常復雜的和嚴謹?shù)摹?/P>
原文:http://www.kdued.com/2008/11/%E5%AF%BC%E8%88%AA%E8%AE%BE%E8%AE%A1%E6%B5%85%E6%9E%90/



